湖南法治報訊(通訊員 曹霞 李韶輝)抵押車因車況較好、價格低廉而受到不少人的青睞,但貪圖便宜而購買明知有權利瑕疵的抵押車也存在風險,可能面臨“車財兩失”的境地。近日,冷水江法庭就調解了一起因購買抵押車引發的糾紛。
【基本案情】
2016年1月,吳某花費20萬元在張某處購買了一輛抵押車,張某向吳某出具收據一張。在車輛使用6年后,該車輛被抵押權人拖走。吳某多次找到張某協商賠償事宜,張某均不予解決,吳某遂起訴至法院,要求張某返還12萬元購車款。
【法庭調解】
受理該案后,承辦法官在閱卷時得知,吳某在與張某簽訂購車協議時,明知該車輛是“抵押車”,暫時不能過戶,但是由于價格遠低于市場價,所以依然購買了該車。抓住爭議焦點后,承辦法官積極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“背對背”調解,從高效化解矛盾、節約訴訟成本等方面分析利害。在經歷了幾輪調解后,吳某與張某當場達成調解協議,張某分期退還吳某3萬元購車款。
【法官有話說】
在二手車市場,抵押車買賣現象較為常見,利潤高,但風險也高。實際上,這不是一種純粹的買賣行為,抵押車的買賣有以下潛在風險:1、購買人購買抵押車后,無法進行車輛過戶登記,無法獲得車輛的所有權,無法保障購買人的合法權益。2、抵押車來源不明,存在盜搶車輛或者非法抵押的可能性。在抵押車所有權人涉民事糾紛或刑事案件時,抵押車可能會被法院查封、扣押、拍賣,甚至在購買來源不合法的抵押車后,可能還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。3、在面對抵押權人的清收拖車時,抵押車購買人無法對抗優先抵押權人的優先受償權。
因此,我們應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,通過正規渠道銷售、購買正規車輛,保障自身合法權益。特別是作為抵押車買家,應當認識到其無法過戶的局限性及其他風險性,避免因法律糾紛而造成損失。抵押車出售人也應當正確評估抵押車售賣風險,充分了解抵押車的來源,確保交易合法合規。
?
責編:伏志勇
一審:樊芳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